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中用到哪些管道配件產品
2018-10-28 來自: 滄州鴻通管道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851
如今,被譽為“21世紀第八大奇跡”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用燦爛的姿態連接起香港、珠海、澳門三地,自此3小時的車程縮短至30分鐘。
400多項新專利,7項世界,整體設計和關鍵技術全部自主研發……8年時間,港珠澳大橋圓了幾代人的橋梁夢,讓滴水不漏、120年使用壽命的中國標準驚艷了全世界。
籌備6年,建設9年,港珠澳大橋歷時足足15年。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凝聚了數百家單位和數千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其中參與高校也有數十所,他們為港珠澳大橋的順利建成做出了重要貢獻。
由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中山大學、中交一航務工程局、中交廣州航道局等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構成的攻關組,歷時三年,共同完成的“珠澳大橋沉管隧道基床回淤監測及預警預報系統研發與應用”研究榮獲中國航海學會頒發的航??萍歼M步一等獎。
中山大學為促進中國航??茖W技術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獲此殊榮。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河口海岸研究所李春初、雷亞平獲得個人獎勵證書。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工程學院教授宋二祥教授團隊曾為港珠澳大橋中的控制工程——島隧工程的設計和建設長期提供技術咨詢,特別是對沉管隧道“半剛性”管節實施方案的可行性論證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撐。在報告中,宋老師從沉管隧道的發展歷程講起,并重分享了“島隧-地基系變形分析及控制”“半剛性沉管結構可行性論證”兩塊工作的研究過程與結果,后指出工科專業理應密切結合實際工程,通過工程實踐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反過來又為工程提供支撐土木水利工程學院李克非教授團隊曾針對港珠澳大橋中的控制性工程難題——混凝土鋼筋在強腐蝕條件下的耐久性設計開展了近十年的攻關。在報告中,李老師從混凝土耐久性設計的基本概念講起,點闡述了港珠澳大橋120年全壽命周期混凝土結構的質量控制與管理方法,后指出了工程運行期混凝土質量控制與管理尚存在的問題。